[數據討論][名詞改善建議] 台灣電力公司 - 各縣市太陽光電容量因數。名詞訂定有問題,容易造成誤解。

台灣電力公司(簡稱台電)在公司網站有提供台灣各縣市太陽光電容量因數表。

這張表由於上面的 "每峰瓩日平均購電量(度)"數值,常被台灣各大太陽能業者拿來使用,用來計算每天大概可以賣台電多少電,所以非常重要。

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這張表,以及獻慶看到的問題,及建議改善方式。

該Po文,提供一些基本討論跟思考,期望對面對類似問題的朋友們,能有一定的幫助。

也許你也覺得這個表有問題,但到底問題在哪裡? 我們就來討論看看! ^_^


各縣市太陽光電容量因數表 - 問題及建議改善方式

由於該數據屬於年度型報表,數據的蒐集跟整理,不可能每日更新。以目前2025年1月,提供的是2023年(民國112年)的數據(如下圖所示)。

2023年各縣市太陽光電容量因數。紅色框框圈出有問題的名詞,並用紅字給出建議修正方式。

接下來簡單講一下這張表。有人可能會問,幹嘛講這張表,直接看就好了,其實這張表上面有些狀況,直接看,是有點難看懂。沒看的話,會覺得懂了,看了的話,才知道 “沒辦法懂”。但裡面的關鍵資料有用。

首先講一下每個欄位。
  1. 縣市。指的是在台灣有裝設台電認證通過的太陽能裝置的縣市。太陽能裝置很多,只有台電認證過的,才會向業者購電,能源數據才會進去台電資料庫。
  2. 太陽光電裝置容量(瓩)。指的是太陽能系統的裝置容量,但這裡的單位應該是峰瓩(kWp)而不是瓩(kW)。
  3. 太陽光電購電量(度)。台電在一年間向民間業者購買的太陽能發電量,單位是度(kWh)。應該改成 “太陽光電年購電量(度)”,把 “年”強調出來,會比較好。
  4. 平均各機組每瓩年購電量(度) Σ(各機組年購電量/各機組裝置容量)/縣市機組數(A)。這裡的 “平均各機組每瓩年購電量(度)” 名詞應該改成 “平均各機組每峰瓩年購電量(度)”。猜得到,台電是想表達每峰瓩(kWp)的太陽能裝置,平均一年可以買入多少度電(kWh)。就只差一個字意思就走精了。至於下面這行,這個 “Σ(各機組年購電量/各機組裝置容量)/縣市機組數”計算式就是解釋台電如何從資料庫中去蒐集資料,並進行計算去得到這個數據。代號(A),用來標定表格上的數值欄位。
  5. 每瓩日平均購電量(度) (A)/365天。這裡的 “每瓩日平均購電量(度)” 名詞應該改成 “每峰瓩日平均購電量(度)”。猜得到,台電是想表達每峰瓩(kWp)的太陽能裝置,平均每天可以買入多少度電(kWh)。就只差一個字意思就走精了。計算方式是 “(A)/365天”,也就是使用年度A數值除以365天,就得到每日數值。
  6. 容量因數 (A)/8760小時。計算方式是 “(A)/8760小時”。

問題討論

Q1: 
第四欄那個 “平均各機組每峰瓩年購電量(度)” A數值,是否可用太陽光電年購電量(度) (第三欄的數值)除以太陽光電裝置容量(峰瓩) (第二欄的數值)得到?

A1:
我們直接實際來將算算看,太陽光電年購電量(度) (第三欄的數值)除以太陽光電裝置容量(峰瓩) (第二欄的數值)會得到什麼。
  1. 台北市 72,656,397  / 75,080  = 967.7 小於A數值1,006
  2. 台中市 755,387,975  / 665,276  = 1,135.4 小於A數值1,256
  3. 南投縣 220,340,737  / 222,189  = 991.7 小於A數值1,146
很明顯,A數值不是簡單地拿前兩欄的數值來直接相除所得,是由資料庫中的各機組數據計算平均所得,所以台電才會列出算式,並且在註解4跟5中寫明。註解4. 各縣市採全年外購購電量(未含轉直供電量)計算,因機組設置時間不一,購電效益不一,故計算結果與實際情形可能略有出入。註解5. 平均各機組每峰瓩年購電量(度)計算,如因機組設置期間未滿一年者,按天數比例推估年購電量後計算。

Q2: 註解2. 112年為365天,機組全年購電天數換算時數為8760小時。幹嘛註解這個?

突然出現一個8760小時,當然要講一下怎麼來的。就是一天24小時,一年365天,就會有8760小時 (24 h × 365 = 8760 h)。如果那一年有閏年,那就是366天,就會變成8784小時 (24 h × 366 = 8784 h)。所以還是註解一下,減少困擾。

Q3: 註解3. 112年每峰瓩年平均購電量約1,196度,各地區因日照條件略有增減。幹嘛註解這個?

可能是想跟我們說,這個平均值只是參考用,個體案場的實際數值可能會有落差。根據高斯分布,落差狀況可能也會很嚴重也說不定。

Q4: 註解1. 容量因數(Capacity Factor)計算說明: 機組全年總購電量/(機組裝置容量 * 機組全年購電天數換算時數),這是啥?

這其實跟表格中的 “(A)/8760小時”是同一個東西。

這裡推導一下 (省略Σ符號)

    機組全年總購電量 / (機組裝置容量 × 機組全年購電天數換算時數)
=    機組全年總購電量 / (機組裝置容量 × 8760小時)
=    (機組全年總購電量/機組裝置容量) / 8760小時
=    (A) / 8760小時

PS: 由於太陽能板在不同日照條件,發電量不同。在標定太陽能板的規格時,使用的是於標準日照條件下的發電量當作數值,而該單位則稱為峰瓦(Wp)。其中,標準日照條件為(1)溫度25°C、(2)大氣光程AM1.5、(3)輻射強度1,000 W/m2的日照。


台電的看法及回應

2025-02-05 星期三

詢問台電,向台電詳細說明 "各縣市太陽光電容量因數",這張表上的名詞有問題,並建議改善方式。

使用台電的用戶意見電子信箱,向台電詳細說明 "各縣市太陽光電容量因數",這張表上的名詞有問題,並建議改善方式。(詢問日期: 2025-02-05)

才剛投信給台電,就發現網頁資料更新為113年版本。真是巧合!

於是馬上針對113年版的內容進行意見修改,再送出建議給台電。

2024年各縣市太陽光電容量因數。紅色框框圈出有問題的名詞,並用紅字給出建議修正方式。另外,而且2024年剛好閏年,數字8760則改為8784 (24*366 = 8784),正好驗證上開描述中對數字8760的猜測。


2025-02-17 星期一 中午

台電人員來電回應。

這些名稱確實是有問題,需要修正。也會參考提供的資料進行修正。

但由於該單位中,相關名詞在許多地方使用,為了確保名詞一致性,會再另找時間進行全面性修改。


2025-03-04 星期二

收到台電回函。

在回函中,完全看不出有確認過名詞有問題,只說要跟經濟部能源署保持一致的名詞。


台電回函內容:
一、臺端建議太陽光電使用峰瓦為容量單位一事,係為保持本公司統計單位與經濟部能源署發布能源統計一致,避免因單位差異引起外界混淆,爰比照使用一致性的單位。
二、另今年各縣市太陽光電容量因數欄位呈現順序與過往不同一事,係因容量因數計算需另考量各縣市平均各機組實際發電天數,並非可直接由裝置容量(年底數)及全年發電量兩欄計得,故調整欄位順序以避免使用者誤解,依序呈現裝置容量、年購電量、年容量因數、容量因數換算日發電度數、容量因數換算年發電度數。
三、前情已於114年2月17日致電臺端說明,荷承了解。倘對上述說明仍有疑義,歡迎電洽本案承辦人花浩凱(電話:02-2366-5841),當竭誠為您服務。

台電回函 (2025-03-04)。


感想

1.
在 "各縣市太陽光電容量因數" 針對有問題的名詞,對台電提出改善建議。

從與承辦人員的對話中,可以認知到,他們也覺得名詞有問題,需要改善。

但從台電回函中,完全看不出有確認過名詞有問題,只說要跟經濟部能源署保持一致的名詞。

目前來說,要再行文給經濟部能源署也是可以啦!

不過,主要目標已經確認清楚了,這工作暫時就到這裡好了。

就是名詞有問題,那要使用 "各縣市太陽光電容量因數" 這張表的人,要有一些基礎知識,不要傻傻地就把表上的名詞抄進網頁或報告中。

2.
該Po文,提供一些基本討論跟思考,期望對面對類似問題的朋友們,能有一定的幫助。

也許你也覺得這個表有問題,但到底問題在哪裡? 我們就來討論看看! ^_^


社群媒體討論平台

如果對該主題有興趣,想要討論,也可以採用以下的社群媒體平台。歡迎討論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什麼是電池的CCA(Cold Cranking Amperes)? 如何量測CCA?

[數據處理] Excel 日期時間 換算成 秒

[日文歌詞] お久しぶり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