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家長二三事] 小朋友學烏克麗麗

2023-06-17 星期六晚上

獻慶去看小朋友的才藝班畢業秀

看到小朋友的烏克麗麗表演,影片是預錄的,現場只是把影片放出來給家長看。

影片到小朋友的鏡頭時,獻慶看到小朋友左手握住指板,沒有壓弦的動作,右手上下擺動沒碰到弦,但音樂是流行歌撥放。非常詭異的感覺。

就像看唱歌節目,有的歌手"對嘴"表演,歌手只動嘴巴不發聲,由喇叭撥放錄音檔。台下set好的觀眾還會拍手。

獻慶跟旁邊的家長說: "我其實不在乎他的這種狀況!"

說不在乎,但我得說清楚為何 "不用在乎"! 免得讓這事看起來很怪!



簡單說,不是說獻慶不在乎學習成果,而是很清楚投入的資源與產出的關係性,能這樣已經很好了!



詳細一點說,點很多,就慢慢列出來:


學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

以獻慶自己學吉他為例,就算是成人彈吉他,其基本體能還是需要練習的,否則不只腰會痠、左右手都會發抖。

首先琴都不要彈,先找到好的姿勢來擺琴在身上,好的位置可以讓身體輕鬆,才不會彈一彈琴就腰酸背痛。

再來,以右撇子為例,左手按琴弦往指板上壓,光有力量還沒用,得注意手的姿勢是否能將力量導引到指板上,把弦給壓實,不會產生打弦的雜音。

因此,光壓一根弦,本身就得注意很多地方,而要壓多弦來彈和弦,那就需要數倍的力量,成人都很容易疲勞了,不要說小朋友要幹這檔事。這是強人所難。就算是成人的職業演奏家,也不喜歡連續性的去演奏封閉和弦,因為當手部姿勢稍微偏移,為了補償偏移,就會提高力量輸出,會造成左手的快速疲勞,進而影響演出品質。

而右手要撥弦,則需要瞄準琴弦用合適的力量去撥,使用的力道雖然不需要左手那麼大,但需要精細的精準度。撥錯弦,聲音就不對。撥錯力道,聲音的表現就不如想像。而一些右手技巧也需要長時間練習,例如: 泛音Harmonic、輪指Tremolo等。長時間進行精準控制的後果,就是右手會疲勞,發抖等。


為了克服這種問題,有專門設計給小朋友的琴,不只琴比較小支,琴弦的張力也比較小,按起來會比較軟,以此來符合小朋友的基本體能。

但儘管如此,左手指尖壓弦的痛感跟長期壓弦會長繭的問題始終存在,這對小朋友學琴是種考驗。

只有極少數有興趣的人,會不在乎這點。

當人注意聽自己彈出來的琴音時,這種專注度,很自然會讓人忽略彈琴的痛感! 

而手指上的繭厚到一個程度,壓弦的痛感就消失了,但少了痛感,也就是觸感,又會讓壓弦的準度飄掉一些。再彈久一點,繭又會慢慢消下去,但不會完全消失,可以感受到壓弦的力度,又不會感受到疼痛,達到一種平衡。

獻慶左手上指尖上的繭。粗皮的地方就是繭,有橫向壓痕的地方就是壓弦所造成的,也可以藉此觀察壓弦的位置。

並不是說繭越厚越好。繭太厚,會干擾觸覺,也會脫落。脫一半的最麻煩,以這個圖為例,這是獻慶的左手小拇指指尖,繭的死皮掉了一半,在彈吉他時就會造成壓弦不穩定,甚至在小指移動時,這個死皮會撥到琴弦,造成雜音。處理方式,用指甲剪簡掉,用手撕掉也行,去除死皮後,建議再用銼刀跟砂紙磨平順,才不會造成觸覺問題。


PS: 不用想得太複雜,就每天Do Re Mi彈一小時,每天彈,彈1~3個月就搞定。想快點就每天多彈幾小時。


別把自己的小朋友當神童

正常來說,他們都是普通人,神童大多不可得,不用勉強。這裡的勉強不僅只精神、也包含金錢等各方面。

只有很少人會在小時候對某些東西有極強烈的興趣,而且能持續集中注意力去學習。這已經是難能可貴的狀態了。

但所謂的"學習",仍然是家長得投入大量的精神及金錢,才有那一絲絲的"創造奇蹟"。神童很多時候,是需要好的老師去帶的,否則只會成為"長不大的神童",只有小時候神,大多數都是把天分放到過期。而好的老師本身就是很重的成本,不論是去去請老師,或自己當老師。


把琴學好的基本成本很高

有些人以為學琴很便宜,但事實上隱性成本很高。

獻慶常舉例,到底是百萬名琴貴,還是學費貴?

好的老師1堂課至少1500 NTD,一周上2堂就好,以一年上52周來評估,連續上10年,需要學費
1500 * 2 * 52 * 10 = 1560000 NTD

這只是初估,隨便一算就破百萬。而且學到越高級,老師越難找,學費也越貴。

其實學費往往都會超過琴,其他成本還沒考慮。耗材費、帶小朋友去上課的交通費跟時間成本。

還有一個很恐怖的成本沒算進去,就是家裡有沒有具有良好隔音的琴房。這項的成本可能會破幾百萬到幾千萬。簡單講可能就是要"蓋房子"。跟歌手在自己家裡搞一個"錄音間"是一樣的概念。

琴房是很重要的基礎設備。有好的琴房,可以讓小朋友在裡面進行練習,不會跟外界的活動干擾。免得出現,小朋友在練習五月天的曲子,外面阿公在唱"三分天注定、七分靠打拼",嚴重干擾學琴。


在有限的成本讓小朋友體驗一下

在不清楚小朋友是否有興趣的狀態,去上個烏克麗麗才藝班算是個成本有限的體驗方案。

每周2次、每次1小時,持續幾個月。用遊戲式的體驗方式也很可以了。

不然一開始就衝"大師班"的話,可能心理狀態就崩潰了! 而且沒展現天分的小朋友、大師也不會收啦! ^_^


為何畢業秀會用這種方式呈現

這是因為畢業秀是要給家長看的,而一位成熟的演奏家要能上台穩定地表演給觀眾看,可能需要5~30年的時間不等。

為了呈現出可行的畢業秀,那用錄製兼後製影片的方式就是可行的方案了,畢竟小朋友只學幾個月,能有啥表現,老師能想到這招,讓家長開心,已經很厲害了。 ^_^

小朋友拿著琴,放放音樂,笑得開心就好!


為何不自己教

有人問,既然獻慶會吉他,那為何不自己教小朋友彈烏克麗麗。

具獻慶自己的觀察,小朋友回家後,就不彈琴了。

獻慶跟小朋友講說,有沒有要練習Do Re Mi,他一臉茫然,獻慶就知道狀況一堆啦!

再經過幾個月的觀察,單音(single note)壓不出來,壓和弦(chord)手指只是虛放,琴彈到跑音沒感覺,不會調音(tuning)等。

要去上課的日子,還有可能忘記帶琴,這都是很明顯沒興趣的指標。

當獻慶要跟他講這些狀況時,小朋友就失去注意力,跑掉了。



要不要強硬去教?

當然不要,獻慶自己的學習經驗,強硬教,儘管技術有指導,看起來也會拉到一定水準,但灌輸更多的是"負面情感",會讓人失去興趣。就像亞洲地區常用的"填鴨式教育",一旦不填,那隻鴨就長不大了,而且很有可能又全部"吐"回來。

何必虐待自己又加上小朋友! 獻慶的體力跟精神都沒有那麼"修羅"!



而且獻慶身旁一些音樂背景的大哥大姊們或親戚朋友們,也已經用他們數十年的生命跟自己的家庭示範過了,儘管他們把自己的小朋友教到會拉小提琴也會彈鋼琴,但多數都不從事這些專業事業,而是另外學找自己的興趣。或者說,離開家就不碰樂器了。

有些人還感慨,早知道帶他們聽聽音樂,感受音樂的美好就好!


有興趣的時候,再自己去玩

自己想學的時候,去付出任何的代價,都是心滿意足的!

人生不被勉強,也被強求不來。有興趣的時候,再自己去付出歡喜的代價就好,成就感超大! ^_^

放心啦! 想學的時候,這裡所有提到的問題,都不是問題,自己會解決的!






留言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什麼是電池的CCA(Cold Cranking Amperes)? 如何量測CCA?

感恩接力棒 活動

[數據處理] Excel 日期時間 換算成 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