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學術研究] 博士班時期,論文傻傻念
2020-02-29星期六,獻慶整理房間、清出一堆早期紙本論文。
看到了博士班時期,傻傻地念論文方式。
有重點就畫線,偶而會有自己的註解一下...
倒是背面寫了一堆英文單字的意思跟用法,可見那時候的英文...
(現在好像也沒好多少... ^_^)
好在,論文的內容還是多少有吸收一些。
也算是有些回饋... ^_^

傻傻的方式,也不見得就是錯... ^_^
(FB lin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sienching.chung/posts/3152896184723329 )
看到了博士班時期,傻傻地念論文方式。
有重點就畫線,偶而會有自己的註解一下...
![]() |
用這篇頁數少的PRL的文章當代表。 |
倒是背面寫了一堆英文單字的意思跟用法,可見那時候的英文...
(現在好像也沒好多少... ^_^)
好在,論文的內容還是多少有吸收一些。
後來把electric-field-induced collapse of quasi-Landau levels的概念寫進了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nanoribbons in external fields這篇回顧文章中。
也算是有些回饋... ^_^


左圖,Lukose等人講解了collapse of Landau levels. (Fig. 4(a) from Phys. Rev. Lett. 98, 116802 (2007)).
右圖,獻慶等人講解了collapse of quasi-Landau levels. (Fig. 13(b) from Phys. Chem. Chem. Phys. 18, 7573 (2016)).
傻傻的方式,也不見得就是錯... ^_^
不管怎樣,總是自己的方式、以自己的方式吸收知識、經過消化吸收、成為自己的東西、才能反映出來。
後來的英文查的少了,也少用這種方式了。
在凡事電子化的這個時代,紙本佔據大量實體空間的保存方式,可能已經要走入歷史。
過去的經歷,掃描完就進硬碟吧!
這是一種曾經,現在就剩回味!
(FB lin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sienching.chung/posts/3152896184723329 )
GOOD! ^_^
回覆刪除